迈入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大幕在全省拉开,各地市、园区、企业都在向“四新四化”发力。地处天桥区黄河北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尽管面临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后续发展空间紧张、跨河交通不够便利等烦恼,其管委会却不必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伤脑筋,这里尽是以新材料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不止如此,园区还坐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示范区的优势。搭上新旧动能转换的疾驰列车,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先行先试产城融合,为济南动能转换破题起势,争当携河发展战略支点。?
动能转换“大手笔”频频
2018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大手笔”频频。
1月29日,山东中科科技园签约落户该园区。项目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为重点,力争3-5年内搭建创新平台10-15个,孵化国内先进水平项目50个,引进泰山学者或领军人才5-8人、高水平创新团队30个,培育上市行业标杆企业8-10家,建成全国科技领域顶级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科技创新和“双创”提供全球服务共享平台。
4月26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与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关村海淀创业园(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打造孵化中心和产业中心,首批22家中关村企业率先签约入驻。
5月5日,天桥区召开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总投资62.38亿元的14个实体工业项目落户该园区,均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创新创业类项目……
走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这里见不到等待“筑巢引凤”的大片空地,就连占地一层的厂房也不多见。忙碌的园区里,很多厂房是多层的。“土地利用率很高”,这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给观者的第一印象。
“我们这里没有旧动能,都是新动能!”园区管委会赵新生主任介绍,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原名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于2006年3月获批设立,起步区核准面积4.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2013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成为当时全省唯一专业的新材料产业园区。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凝结为齐鲁大地的共识和行动。实际上,多年以来,引进新动能和将旧动能转型升级的尝试并非新鲜事物。“从‘化工’到‘新材料’,园区改的不止是名字。”赵新生说,2013年起,园区主导产业首次转型,将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同时重点发展光电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健康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火炬济南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东省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开发区。
在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园区还成为济南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试点试验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十强产业重点培育,而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更承担着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重点建设内容。?
整合“产学研 ” 孵化“高精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着力构建“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企业经营方式,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设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先后建设山大国家胶体材料研究中心、山师大工程技术中心、济南大学科技园等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实现产品研发、中试、投产“一站式、一条龙”,并为园区提供可转化科研成果近百项。
同时,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积极推进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建成创业孵化平台、众创空间等一批特色人才载体。“鑫茂齐鲁科技城”成功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济南济大科技园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中关村海淀创业园(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等一批高端创新创业平台也纷纷落户园区。
山东芯合科技有限公司孵化自山东大学2008级毕业生王相伟的科研成果。这家公司是最近入驻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的“新面孔”。其生产的HPI高精度智动工业机器人,产品重复精度达世界最先进水平0.01mm,是高精度柔性机器人系统应用技术的领军者。该公司计划在园区进行HPI高精度智动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的生产,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工业机器人900台,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利润4000万元、利税1130万元。
“我们园区拥有一家国家级孵化器。今后,我们将在‘资金+服务+场地’的孵化器3.0基础上,借助海淀创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融入‘创新+’战略的孵化器4.0升级版本。”赵新生对未来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据统计,2017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16.41%;完成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092万美元,同比增长70.6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新增注册企业480家,新增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园区注册登记企业达到1200余家,形成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构建“产业生态圈+便捷生活圈”
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势头很好,但大部分处于发展初期,还没形成很好的产能和效益。对园区而言,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企业而言,燃眉之急则是资金和人才。
山东国科纳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初梅君对公司的技术十分有信心。“我们公司急需走上产业化道路。如果投入5000万元,年产值能达到4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利润率达31%。”初梅君说,她期盼创投公司或者银行能给她资金支持。
同样处境的还有济南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其财务经理陈思红介绍,公司很多项目属交钥匙工程,结算周期长,有时还要垫付资金。不久前,公司接到一个总额7000万元的订单,需要垫付3000多万元资金,因未能从银行申请到贷款而遗憾错失。
招聘难也是一大苦楚。园区曾组织21家企业到驻济高校招聘,提供400个就业岗位,结果只招到不足10人。“我们公司在招聘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都面临困难。职工平均年薪8万元,不能算低。”初梅君说,跨河交通不够便利是导致招聘难的一大瓶颈。隔着一条黄河,很多大学生宁要城区4000块工资,不要园区的6000块。
“企业所急就是园区所急。”园区管委会财政金融保障局副局长徐熙勇告诉记者,划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示范区,园区遇到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产业发展方面,今年园区将聚焦7个市级和8个区级重点项目,坚定不移地实施签约、开工、建成“三个一批”;聚焦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以鑫茂光纤预制棒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瞄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形成全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项目互联集聚。财税管理体制方面,管委会实行单独核算,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管理,成立国有控股公司,执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资本运作,投入5000万元成立产业扶持引导基金,为园区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扶持。配套方面,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产城融合试点为契机,积极对接先行区桥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住宅、商业综合体、裕兴路北延、鑫源大道和华丰路东延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齐鲁黄河大桥正在建设当中,通车以后将直通园区内,从西客站过来也就十几分钟。园区大发展的春天也不远了!”徐熙勇兴奋地说。
?